我科学家发现调控水稻抽穗期关键基因

新闻要闻 2025-09-15 03:19:03 774

科技日报讯 (记者金凤)挖掘水稻新的科学控水抽穗期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对培育高产、家发基因优质、现调沦落风尘网广适的稻抽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记者7月21日获悉,穗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通过克隆一个在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关键基因,发现该基因可以调控水稻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的科学控水mRNA剪接,影响水稻抽穗期。家发基因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现调

“在一定范围内,稻抽水稻接收的穗期沦落风尘网光照时间越短,抽穗越快,关键水稻越早熟。科学控水”论文的家发基因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时荣介绍,现调水稻的抽穗受光信号与内源生物钟系统的复杂调控。然而,关于光信号整合至水稻生物钟网络的机制仍迷雾重重。

研究团队克隆了一个在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ELD1。该基因功能完全缺失会导致水稻胚胎死亡,但当特定氨基酸发生突变时,不仅能够显著促进水稻抽穗,而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农艺性状缺陷。

周时荣介绍,在全基因组范围内,ELD1能够调控上千个基因的可变剪接,尤其是在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上,会介导多个位点的剪接事件。

“水稻和人类一样,都有生物钟。不同的生物钟节律会影响水稻抽穗。ELD1主要通过OsCCA1-Hd1通路影响水稻抽穗期。”周时荣说,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光信号通过光敏色素phyB调控ELD1,再影响OsCCA1,从而调控水稻的抽穗期。

周时荣介绍,上述研究不仅揭示了光信号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全新机制,还在分子育种上取得了突破。研究团队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对ELD1关键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为宁粳7号、宁粳4号等优良品种培育出早抽穗新种质开辟了新路径。

“本研究为解决籼粳杂交F1代超亲迟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对培育广适性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周时荣说。

(责任编辑:朱晓倩)

本文地址:http://hanzhong.266588.com/news/10f3489964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出无限可能,打造创新高地——广东“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观察

四川天府银行贵阳分行被罚款30万元 因贷款管理不到位

广发银行银行涉嫌存引导报价 350亿元项目服务费仅6万

透视理财产品敲出机制 含权产品能否顺势而起

七日谈香港篇/大榕树下的我们\何志平

友情链接